零信任架構(Zero Trust Architecture)👽,一種現代化的安全策略,主張不應該自動信任內或外部的任何用戶或系統。這種架構假設所有的網絡都存在風險,因此每個訪問請求都應經過驗證與授權,並根據風險評估進行最小許可的資源分配,這跟之前提到的威脅建模等概念有很大的關聯性。
(可以想像成,大樓保安都先認定進來的人是壞人,要求每個訪客出示自己的身分證明)
實際上,企業在導入零信任架構時,很可能面臨重大改變☹️,因為它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安全模型,需要進行Re-model或應用改造,消耗大量資源,因此,如果要順利過渡到零信任架構,企業通常會面臨以下挑戰:
企業不必一開始就對所有的網路和應用進行改造,可以採取逐步導入的方式,優先保護高風險資源,針對最關鍵、最敏感的資產實施零信任策略。
此外,SDN可以讓企業更靈活的管理網路流量🥸,實現微分段和動態控制,其的可編寫性讓網路管理變得更高效,可以在不進行大量硬體升級的情況下實現零信任中的一些核心功能。
*SDN:軟體定義網路,一種網路架構方法,通過將「控制平面」與「數據平面」分離,使網路變得更加靈活,傳統的網絡設備通常同時負責轉發數據和網路決策,而SDN將這些功能分開,透過集中控制的軟體平台來管理網路,允許管理者根據需求調整網路流量和安全策略。
或者,利用現有資安工具整合零信任原則,將防火牆、VPN、身份管理系統等現有安全工具與零信任的核心概念進行整合,並逐步轉換功能,如:已有的MFA系統可以作為實現零信任的一部分,逐步強化使用者身份驗證。
*MFA系統(多因子身份驗證系統,Multi-Factor Authentication System):一種身份驗證方式,要求用戶在登錄時提供多個不同類型的身份驗證資訊,通常包括以下其一:
企業也可以通過設置API和網路代理來減少應用程式改造的範圍 🫳🏻,這些代理可以充當應用與網路之間的中介,負責處理零信任所要求的身份驗證、授權和監控,有效減少對應用程式本身的變動。
*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:定義應用程式如何與其他系統進行互動,尤其是在傳輸數據或功能請求時,可在不需要直接了解彼此的內部運作情況下進行。
* 網絡代理(Proxies): 位於用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中介設備或軟件,負責轉送用戶請求並將伺服器的回應返回用戶,也能執行各種網路管理。
代理可以攔截敏感數據,並根據策略進行數據加密,在零信任中非常重要,它也可強制實施MFA和授權策略,從而確保只有符合條件的用戶或設備才能訪問特定資料。